close


  最帥氣“石頭爺” 發現地:子午東村無量祖師廟旁該石像位於子午東村村南,面朝麥田,緊挨無量祖師廟後牆而放。石像保存完好,劍眉大眼,有一種粗獷的帥氣美。村民們稱,由於緊挨寺廟,這尊石像得到了很好的保護,而且很多人到寺里上香都會給它也上炷香。本組圖片由本報記者王警攝

  最幸福“石頭爺” 發現地:南豆角村城門南這尊保存最完好、雕工最精細的“石頭爺”和村裡的兩棵千年古柏一起位於村子南邊,用鐵柵欄圍了起來,裡面還豎著村子、古柏和“社公爺”的簡介,足見村民對此的重視程度。

  整容版“石頭爺” 發現地:曹村東北角水渠旁該石像的額頭、鼻子和兩隻耳朵都是水泥做成的,旁邊還散落著誰家裝修扔下的石柱,據村民稱石像是由於搬動太多次弄破了,所以才給補上了。“原來在我家門前,後來蓋房就搬過來了。”68歲的村民呂康材說,村裡原來有很多這樣的石像,大家都不當回事,蓋房時有的被埋在地底下了,有的被人拉走了,後來就只剩下兩個,其中一個就是這個被“整容”過的。

  最親民“石頭爺” 發現地:曹村一組民居旁這尊佛像位於村民王浩吉家門口路邊,已經被水泥固定在路面上。“看莊稼的爺,要敬好呢。”王浩吉的妻子稱,20年前佛像被人推倒在地里,他們將佛像扶起來後放在家門口,後來修路蓋房就又挪到路邊,她不但會在初一、十五給佛像燒香,平時還會將它洗得乾乾凈凈的。

  最敦厚“石頭爺” 發現地:西湖村西北路邊該佛像輪廓圓厚,造型成弧狀,顯得溫和敦厚。兩年前記者探訪時它的安放地還是麥田,現在由於村民蓋房,它的周圍已經佈滿民居,但石像所在地雜草叢生無人收拾,旁邊還堆滿了建築垃圾。“這是我們的鎮村之寶,回頭讓村長找人收拾一下。”村民們說,村裡人其實還是很重視它的,逢年過節都會來上香。

  被遺忘“石頭爺” 發現地:東古城村小橋下和張村“石頭爺”一樣,這尊石像也被用作橋墩常年壓在橋下,只是這裡橋下的小河已經成了一條臭水河,河水污濁垃圾遍佈,石像的面部受損也很嚴重。據瞭解,石像是1966年被村民砌入橋墩的。“我都不知道這裡有石像,放在這裡太可惜了。”村民劉先生說,他從小在河道里玩,從來沒註意到這裡居然有個石像,河水以前很乾凈,現在污染嚴重,他覺得石像應該移出來進行保護。

  被淹沒“石頭爺” 發現地:甫店村村西荒地內這尊石像是9尊中最大的,雕像高155釐米,加上底座更是高達180釐米。“去年有人出價50萬,但是沒賣。”一名村民說。

  逆襲版“石頭爺” 發現地:遞午村村北頭麥田2年前,這尊石像原本位於垃圾場旁,而昨日,它被安放在附近的麥田邊,下麵還多了一個80釐米的底座和香爐,石像被用水泥固定在底座上很是牢固。子午街辦其他8個“石頭爺”的命運
  本報曾在2011年3月對這幾尊“石頭爺”做過專題報道,而如今,一個“石頭爺”丟了,那其他8個“石頭爺”過得怎麼樣?
  位於西湖村、南豆角村等7個村莊8個“石頭爺”,他們的命運也各不相同,有的備受尊敬接受供奉,有的竟淹沒於荒草之中……
  在長安區子午街辦的田間地頭,散佈著9尊石像,當地人稱之為“石頭爺”或“社公爺”,稱其為守護莊稼的神明,但最近位於張村的一尊“石頭爺”丟了,而其他8個的命運也不盡相同。“石頭爺”被盜研究者著急了
  “我聽說張村的社公爺丟了,這可是9尊裡面第二好的。”昨日上午,美術學博士、青年畫家、西安石油大學教師田榮軍說,2年前,他和華商報記者一同前往長安區探訪過9尊社公爺。他說最近坐出租時碰見一個張村的司機,司機說一個月前社公爺被偷了至今沒找到。“太可惜了,這個做工造型都很不錯。”田榮軍說,希望本報能夠關註,儘早找到“石頭爺”,因為大家都有文化責任。
  田榮軍從2004年開始研究“石頭爺”,他說,“石頭爺”雕刻水平參差不齊,風格各異,但遵循統一的範式。而從冠帽形制來看,與明代典籍中所載的明代官員燕居時所戴的翼善、忠靜冠基本符合。也就是說,“石頭爺”應該是以受尊重的官員為標準安放的,而且“石頭爺”安放時大都面朝南,“古代講究朝南為尊。為表示對‘社公爺’的尊敬。在安放時,古人都讓他們面南。而後人則沿襲了這個傳統。”他稱,“石頭爺”很可能是農業神,是古老的“社稷”文化在長安中部狹小地區的特殊民間文化遺存現象,具有很高的民間美術、傳統文化研究價值。“所以我希望公安部門能儘早破案,早日找到‘石頭爺’”。剛從橋下拿出準備就地供奉沒想到半夜被偷了
  昨日,記者來到張村,問起“石頭爺”,村民都知道在村子西北角的橋下,但大家也都知道“石頭爺”被盜了。在“石頭爺”原址,已看不到任何它的痕跡,橋底下是重新修好的橋墩。
  “是我們村的文物,保一方平安的。”昨日,說起“石頭爺”,張村70歲的肖超老人也很惋惜,他說,這尊石像原本在村裡的廟旁,村民把它當神一樣供奉著。後來廟拆了,上世紀70年代初村裡恰好要修橋,於是就把石像拿來當橋墩了。前不久村裡修橋,將石像拿出來準備重新供奉起來,沒想到就丟了。
  “可惜啊,這爺頭刻出來不容易。”62歲村民肖建斌也說,這是村裡的寶貝。
  該村村主任肖利浩稱,9月下旬村裡加寬橋,他們原本打算將“石頭爺”拿出來放在橋的西南角麥田裡供奉起來,而且還特意為“石頭爺”做了一個80釐米的底座,沒想到放在路邊的“石頭爺”居然被盜了。“那天早上不到7點,就有村民給我打電話說‘石頭爺’丟了。”肖利浩說,9月29日,有村民給他打電話說“石頭爺”不見了,他很震驚:“石頭爺”高1.3米,重1噸多,居然會被盜。而且他們把“石頭爺”當做鎮村之寶正準備供奉,這樣丟了全村人都很傷心,他們隨後報了警,但至今還無消息。“田野文物”無人監管案件仍在調查中
  “這屬於田野文物無人監管,我們正在偵破。”公安長安分局子午派出所教導員李小平說,接到報警後他們調查發現,“石頭爺”丟失的地方位於村子最北邊的一條村道,附近廠房的看門人說凌晨2時許聽見狗叫,但沒出來看,結果第二天“石頭爺”就不見了。可丟失地點附近沒有監控無法查找,不過他們調取了周邊道路的監控,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。
  長安區文物局工作人員說,文物普查時確定“石頭爺”確實是文物,但尚未鑒定其級別,而沒有級別的文物很難保護,文物稽查隊只負責巡查省級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這種“田野文物”一般都是原址保護,因為村民不願將其搬至博物館,而放在原地安防設施又不好安裝,所以保護起來很有難度。
  “傳說中是守護莊稼的神明。”長安區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員稱,“石頭爺”學術稱謂為“社公爺”,民間傳說他是古代司掌農業的最高長官后稷。后稷死前有遺囑,說埋他時把頭留在地面上,他要看五穀生長,看百姓豐衣足食。而當他看到麥子已經全部黃了仍無人收割,眼睛里就飛出鳥兒來催促農民快點收割。
  記者說話
  “田野文物”保護不能只靠村民自覺
  探訪中,不少村民見記者問起“石頭爺”,第一反應居然是:“你要買嗎?”看來,在此之前應該已經有很多人瞄上了這無人監管的“田野文物”,張村“石頭爺”的被盜就是教訓。而對於這些“石頭爺”的保護,完全依靠村民的自覺:兩年的時間過去了,原本幸福的依然幸福著,有的也從垃圾堆里逆襲成了“高富帥”,可是還有更多的,依然被散落田間,更有甚者還被淹沒於開發商的雜草中。
  村民是愛“石頭爺”的,他們將其視為“鎮村之寶”,更用供奉的方式表示尊重。迷信也好,傳說也罷,有這份愛護,文物“石頭爺”就能保存下去。可是我們擔心,僅靠這零星的力量,是否可以抗衡更多的危險,畢竟,他們散落在田間。
  希望張村丟失的“石頭爺”能儘快找回來,也希望別的“石頭爺”能有一個安全的保障。
  本報記者趙瑞利   (原標題:守護莊稼的“石頭爺”丟了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c10eceuz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